电子式电能表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当时日本率先生产电子式电能表,但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性,在性能方面出现许多的弊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于制造的发展,电子式电能表在各种现场环境下的工作可靠性问题得到了解决,相继出现了一批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适合现场使用条件的电子式电能表。其中一些电能表已可在很宽的电压、电流范围内进行自动量程切换,1.0、0.5、0.2级收费用电子式电能表首先在日本商品化,并且这种商品化浪潮迅速席卷欧美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电子式电能表开始向多功能化的方向前进,包括;复费率、需量,能同时完成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几十个特征参数的监控。并且在电能数据传输和交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电子式电能表首先把复费率和需量两方面的功能与数据传输和交换想结合,实现了数多诸如仪表日历时间、节假日、季节转换、夏日制转换等100个特定时间参数的可编程确定于实现,并且做到信息的有序显示,数据读取、交换及可编程负载开关控制等功能。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IC卡技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采用IC卡技术的电子式电能表应运而生,用户要先购电再用电,建立了电力能源商品化的新理念。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